北京新浪網2016.3.20---李揚:供給側改革會擠掉經濟里的水分
新浪財經訊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於3月19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亊長李揚出席併發言,他表示,供給側改革要擠掉經濟中的水分,要讓經濟用一種健康的面貌表現在人們面前,所以我們有「三去一降一補」。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揚:尊敬的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正像主持人所說,從去年1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後,這個詞突然在中國竄紅。既然要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要看各種各樣的解釋,各種各樣的討論,總的感覺,越看越糊塗。一個東西如果讓人大家越看越糊塗的話,是有點問題的,我們今天要正本清源,搞清楚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或者供給側結構性的調整。
我回想起以前讀書的時候,記得很清楚的英國的經濟學家(諾賓森)夫人有句話,只要教會鸚鵡講供給和需求,鸚鵡也能成為經濟學家,她這個話是有非常智慧的一句話,有很多的含義。但是我想有一個很重要的含義,這樣的大道一定是能讓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如果一個東西所有人不能理解的話,很難成為一個戰略,更難成為一個引導我們發展的戰略。我想我們供給側改革或者供給側調整應當是一個簡單的東西,中國的一句話叫做大道至簡,應該是所有人基本上無歧義的理解、執行和實施的東西。
本著這樣一個想法,我就做了一點案頭工作,其實我想在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文件中,已經對供給側改革和供給側調整有過一個最經典的闡述,那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我覺得這就是供給側改革或供給側政策調整它的核心。確定這樣一個方向,其實就是確認了迄今為止我們市場還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市場主體還不能夠非常積極有效地去從事生產。在我們經濟生活中政府作用太強,這是在三中全會決定中都已經說過的。
下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很關鍵的就是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用三中全會決定的話說,減少政府直接參與資源配置。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列一下,在供給側改革這樣一個大的戰略轉型過程中,政府應該做一些什麼事呢?歸納一下,主要是六種事情。
第一,應當通過深化改革,促進市場逐漸完善,創造讓企業和市場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在中國我們是一個政府主導的經濟,這個是我們的出發點。我們想轉變到一個企業主導,市場機制發揮主要作用的這樣一個機制的話,還必須政府來引導這個改革,這是第一詳任務。
第二項任務就是要穩定宏觀經濟。還是要在需求側方面還要有所作為,但是這個有所作為絕不意味著是要相機抉擇,不意味著簡單的逆方向而動,而是應該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讓企業有穩定的預期,讓市場有一個有利於企業活動的各種各樣的要素。
第三,應當是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我們政府很強,做的事很多,但是真正的公共服務做的是不夠的。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做的是相對不足的,應該通過我們的改革,把我們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提供出來,而且要協助市場,把一些准公共產品和准公共服務讓它有效的供應,從而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創造條件,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
第四是要加強市場監管,保障公共競爭和維護市場秩序。還是說不是由他直接干,而是要他創造條件,讓人更好的干,讓企業更好的干,讓市場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
第五是要促進共同富裕。從整個經濟活動的結果這個層面上來發揮政府的作用。
最後是彌補市場失靈。市場肯定不是萬能的,市場一定會有它的問題,有了問題的話,政府出面予以解決。
我想從三中全會決定的那句話來說起,分別釐定政府和企業包括市場應該各自做什麼事,沿著這樣一個方向推進我們的改革和發展,這是不是所謂供給側改革,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要義?如果這點是能確認的話,我想是不是有幾個方面要進行調整,我剛才說了,(諾賓森)夫人說鸚鵡都能成為經濟學家,包含很多意思,就一個意思,公益需求稍微偏離一下就到對面去了,絕對不能非常片面的說這就是供應,這就是需求,它們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互相外溢,互相發展的。
但是當我們說出了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政策調整,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時候,當然意味著一些東西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說我們整個方向,我們著重點等等發生了變化。工具還是那些工具,哪些工具我們用的更重一些,哪些工具我們用的少一些,整個工具使用的方向把它向哪個方向指引,這是強調供給側和強調需求側的主要區別。按照這樣一個思路,我列了一下,是不是有五個方面是比較值得注意的。
第一,從需求側管理的話或者需求側結構調整,它比較重所謂三駕馬車的調控。三駕馬車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些年來我們基本在這個層面上在進行調控。大家看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各種計劃主要說的是這些方面。如果我們的重點轉到供給側,那就應該是勞動、資本、土地、科技。我們的重點就在於要讓勞動、土地、資本、科技這樣一些經濟發展的源流能夠奔發,能夠創造出財富,而不僅僅是說從三駕馬車這個層面間接的對土地、資本、勞動和科技發揮作用,直接讓他們發揮作用,直接煥發他們的競爭力,直接煥發他們的積極性。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就是從政策調控的目標來說,如果我們重在需求側調控,主要就是運平波動,你方向波動,政策就是所謂相機抉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是如果考慮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就應當是強基固本。對於短期的波動,我們不需要這麼重視,也許只是在他干擾了我們這些經濟增長長期因素改善的前提下,我們會對它進行一些調控。習主席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講了,要適當的擴大需求的同時,加強這個,他把這個主從關係說的很清楚。如果我們從強本固基這個角度來說,推動我們的創新發展,推動我們的協調發展,推動綠色發展,推動開放發展和推動共享發展,是它主要的舉措。
第三個方面,如果我們比較一下,如果我們強調在需求側對經濟進行調控的話,我們一定眼盯著需求,並且順應著需求的變化採取措施。剛才我已經說了相機抉擇,如果我強調是供應的強本固基,我的宏觀調控就是需求側的政策就應該是穩定的,規則的,不應該讓微觀主體有歧義,不應該讓他們一開門就想到今天貨幣政策有什麼變化,匯率有什麼變化,大宗商品有什麼變化,如果他們老是考慮金融因素的變化,他肯定不會去考慮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創造穩定的環境,讓他們不想需求方面的問題。
第四,需求側的管理比較注意速度。為什麼他要逆方向而動?太高了我把它往下壓一點,我們在供給側調整的時候注意的是質量,是效益,注意的是全要素生產率,這個看的很清楚,還是從經濟的基礎,經濟的長期發展角度來確立我們政策的方向和政策導向。
最後,需求側調控的特點,實際上是強調經濟不斷的擴張。而從需求側來管理經濟的話,從供給側來管理經濟的話,我們要擠掉經濟中的水分,要讓經濟用一種健康的面貌表現在人們面前,所以我們有「三去一降一補」,剛剛有記者問,三去都是緊縮措施,為什麼採取三去?因為水分不擠,經濟就很難再向前運行了,很難再有可持續性了。要把過剩產能擠掉,過剩的庫存擠掉,在這個過程中當然要去槓桿,在這個過程中,剛剛邁克爾.斯賓塞說的,我們的不良資產不是說它增加了,而是說我們加快的讓它暴露了,而且下決心去解決了,只有這樣經濟才能健康運行。
總之,供給側改革這樣一個命題的提出,意味著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政策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為了使這樣的新境界能夠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必須讓它回歸本原,大道至簡,絕對不會說這麼複雜。我希望這一點我們能夠加強這方面探索。謝謝!
资料来源 :
北京新浪網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亊長
詳全文 李揚:供給側改革會擠掉經濟里的水分-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319/16473421.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