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4大愛新聞_拯救地球台灣溼地篇_天然水庫失功能 肇因人類自造業




2009.12.14氣候變遷的暖化效應,直接反應在不斷攀升的年均溫,世界氣象組織(WMO)更指出20 00年到2009年很可能是有紀錄以來,溫度最高的10年,氣溫升高相對降雨更為集中 也極大,水患災難降臨也在世界各地上演,而大自然賜給人類天然水庫的溼地,受到人為破 壞正逐漸消失中。

溼地生態系的物種豐饒度僅次於熱帶雨林,溼地具有補足地下水、調節氣候、淨化水質、天 災防洪等功能,堪稱大地之腎,但如今隨著人口遽增、與水爭地的工程建設等人為破壞,讓 溼地正面臨岌岌可危的消失命運。

台灣因地形與氣候環境造就許多珍貴天然溼地,因經濟發展而殘破不堪,溼地的絕跡給人類 與大地將帶來多大影響,帶您到宜蘭陸化與汙染嚴重的52甲溼地看起,今年芭瑪颱風造成 三星鄉與冬山鄉大淹水居民被迫撤離,淹水原因之一,就在於52甲濕地失去原有的滯洪功 能,低窪區在急雨與海水倒灌的雙重衝擊災情慘重,52甲溼地在農作經濟開發與人們漠視 保育下,讓驟雨來時的宜蘭脫離不了淹水夢魘。

颱風驟雨,蘭陽平原成了汪洋水鄉,滂沱雨勢固然難以預防,但淹水命運卻操之在己。

台灣濕地聯盟宜蘭分會長 邱錦和:「52甲溼地本來就是要來裝水的地方,現在一直填一直填,以後淹水淹到羅東淹 到冬山那邊。」

天然滯洪池成了經濟開發的犧牲品,三面光的水泥阻擋溼地的吸水力,蓄水功能已不復見, 而人為破壞下的自然溼地,失去的,比眼前所及的還要多更多。

佔地面積超過兩百甲的52甲天然溼地,原本的河道都應該會有水生植物,但是當地的農民 為了方便灌溉,讓沿岸的河道水泥化,同時也把所有的水生植物全部砍除,剩下不到千分之 一的水生植物,生物多樣性面積已經岌岌可危。

台灣濕地聯盟宜蘭分會長 邱錦和:「以前農民在排水溝會種這種樹(風箱),就是要擋土堤崩下來,風箱樹消失了, 紅冠水雞、白腹秧雞沒有棲地可以住,水裡面的魚、蝦、鯰魚、土虱、鯽魚比較沒有躲藏的 地方。」

台灣四面臨海,加上山高水急的特殊地形,造就出廣大沖積平原,也衍生出多元的溼地面貌 ,2005年,營建署著手規劃75處 重要溼地,就是希望遲來的保育行動能搶救珍貴生物,也拯救國土 免於災難肆虐。

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長 洪嘉宏:「這次八八水災,看到美濃比較低漥、原來評估好要推的平地水庫濕地,就在這次 八八水災發揮很大作用,這些水全部排放到滯洪那邊。」

台灣濕地學會秘書長 方偉達:「台灣很多城市是建造在比較低窪的地方,氣候變遷以後,海平面會上升,沿海的 地區如果地勢低於海平面的話,很容易淹水,必須要營造一些有滯洪池的環境。」

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 郭一羽:「溼地就有點像水庫一樣,雨很大的時候,把它儲存起來,等到乾旱、沒有下雨的 時候,水池溼地裡面又有水可以用,可以供給植物水份的需要,對地下水的水源有補助的作 用。」

涵養水源、蓄洪防災,外人看似不起眼的一灘死水,肩負起僅次熱帶雨林的重要生物維生系 統,與人類生存 密不可分。

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 郭一羽:「人站在生物鏈、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金字塔的基層越大,站在頂端位置就更安 穩。」

台灣濕地聯盟宜蘭分會長 邱錦和:「掩埋毒汙泥的部份,現在已經從地下整個汙染到周圍52甲溼地,像這些蚌殼都 死了那麼多。」

因為工業汙染的危害,放眼無際的52甲溼地天然景致不再重現,承載宜蘭居民生命安全的 滯洪功能,如今也蕩然無存,生態系的嚴重失衡下,代罪羔羊恐怕還是金字塔頂端的人類自 己。

採訪撰稿 卓宛禎
攝影剪輯 余國維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