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2016.1.25---范麗君:俄羅斯“歐亞聯盟”與“中蒙俄經濟走廊”構建

2016.1.25---范麗君:俄羅斯“歐亞聯盟”與“中蒙俄經濟走廊”構建
內容提要
2014年對中俄都是不平凡的年份。對俄羅斯而言,可謂是“西方不亮東方亮”。在西部的戰略空間被美歐不斷打壓、擠壓下,將“歐亞聯盟”戰略東移,在對中國而言,也是內政外交成果豐碩的一年,在“親、誠、惠、容”外交理念重新塑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2014年對中俄都是不平凡的年份。對俄羅斯而言,可謂是“西方不亮東方亮”。在西部的戰略空間被美歐不斷打壓、擠壓下,將“歐亞聯盟”戰略東移,在對中國而言,也是內政外交成果豐碩的一年,在“親、誠、惠、容”外交理念重新塑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構想打通了中國與世界,特別是亞洲國家的經濟“脈絡”。“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施為地區、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的活力。中俄發展戰略再次相逢於“中亞”和“蒙古國”,除了“用國家實力替代話語權”外,中國還應采用什么辦法破解與俄羅斯在區域戰略中的“瓶頸”,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俄羅斯“歐亞聯盟”是普京“新時代”的執政理念。“中蒙俄經濟走廊”構建是中國領導人在綜合“歐亞聯盟”重心東移和蒙古國“草原之路”對外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統籌三國發展理念、國際和地區格局現狀,提出的合作模式。
雖然“中蒙俄經濟走廊”正處在構想、構建過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對俄羅斯的戰略東移、蒙古國發揮地處東北亞和中亞的地緣現實以及拓展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俄羅斯“歐亞聯盟”與“中蒙俄經濟走廊”構建
1俄羅斯“歐亞聯盟”與“中蒙俄經濟走廊”構建
2014年對中俄都是不平凡的年份。對俄羅斯而言,可謂是“西方不亮東方亮”。在西部的戰略空間被美歐不斷打壓、擠壓下,將“歐亞聯盟”戰略東移,在對中國而言,也是內政外交成果豐碩的一年,在“親、誠、惠、容”外交理念重新塑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構想打通了中國與世界,特別是亞洲國家的經濟“脈絡”。“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施為地區、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的活力。中俄發展戰略再次相逢於“中亞”和“蒙古國”,除了“用國家實力替代話語權”外,中國還應采用什么辦法破解與俄羅斯在區域戰略中的“瓶頸”,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俄羅斯“歐亞聯盟”是普京“新時代”的執政理念。“中蒙俄經濟走廊”構建是中國領導人在綜合“歐亞聯盟”重心東移和蒙古國“草原之路”對外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統籌三國發展理念、國際和地區格局現狀,提出的合作模式。雖然“中蒙俄經濟走廊”正處在構想、構建過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對俄羅斯的戰略東移、蒙古國發揮地處東北亞和中亞的地緣現實以及拓展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俄羅斯的“歐亞聯盟”戰略構想與發展進程
2011年10月5日,普京在俄羅斯《訊息報》發表題為《歐亞大陸新一體化方案——誕生在今天的未來》的署名文章。文中明確提出“歐亞聯盟”發展理念,其中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通過現存的機構慢慢融合形成關稅聯盟、統一經濟空間”
普京希望,“歐亞聯盟”能使俄羅斯在發揮連接歐亞的“紐帶”作用的同時,成為歐亞大陸上繼“東北亞經濟圈”和“歐盟經濟圈”外的“第三級”中心。這是俄羅斯“雙頭鷹政策”轉向亞太的戰略決策。
普京“歐亞聯盟”具有“內外兼修”的特點。即內部要挖掘其東部亞洲地區的發展潛力,一方面縮小國內東西部差距,另一方面是將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作為融入亞太的跳板,外部則是加強與包括獨聯體國家在內的所有亞太國家的關係。
蒙古國、朝鮮、越南、印度等“昔日老友”重新列入俄羅斯“歐亞聯盟”的戰略范圍。其對外版面或者是路線圖基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 在2013年12月31日前,接收烏克蘭、亞美尼亞和塔吉克斯坦加入“歐亞聯盟”。
2. 在2014年年底之前吸收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加入“歐亞聯盟”。
3. 在2016年12月30日前與塞爾維亞和黑山聯合,將貝爾格萊德建成“歐亞聯盟”的第四個中心。
4. 陸續吸收土耳其、蘇格蘭、新西蘭、越南等國家加入歐亞聯盟體系中
從這個版面上看,俄羅斯主導的“歐亞聯盟”還是以俄羅斯近鄰——獨聯體國家為突破口,逐漸將范圍擴大到蘇聯的“版圖”,最後輻射到整個亞太地區。
普京提出的“歐亞聯盟”以“海關聯盟”為基礎、通過整合獨聯體時期建立起來的“共同經濟空間”建立“歐亞經濟聯盟”。通過“歐亞經濟聯盟”達到經濟一體化,完成區域內的資金、技術、勞動力、商品達到自由流通和流通,從而實現歐亞政治聯盟的目的。
“歐亞經濟聯盟”的切入點是始建於2006年的俄白哈“關稅同盟”。2009年11月28日,俄白哈簽署“建立歐亞關稅同盟協定”。(該協定於2010年1月1日生效)。2010年12月在莫斯科召開的歐亞經濟委員會峰會上進一步討論決定,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統一經濟空間基礎上建立“歐亞聯盟”[2]
2011年11月18日,俄白哈三國總統簽署《建立歐亞聯盟聲明》,俗稱《俄白哈同盟》,其中包括《歐亞經濟一體化聯合聲明》《歐亞經濟委員會條約》和《歐亞經濟委員會章程》等,內容涉及“自貿區”“關稅同盟”“統一經濟空間”“經濟聯盟”“絕對的經濟一體化”等方面內容,[3]這既是《俄白哈同盟》啟動標志,也是“歐亞經濟聯盟”開始運作的標志。
根據《歐亞經濟一體化聯合聲明》,2012年1月1日,俄白哈三國將“關稅同盟委員會”改為“歐亞經濟委員會”,成為負責調節“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對內、對外關係,以及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等相關事宜的常設機構。
“歐亞聯盟”是政治概念、“歐亞經濟聯盟”是其中需要落實的具體步驟。文中根據需要首先介紹“歐亞聯盟”大概念,在具體經濟合作中使用“歐亞經濟聯盟”。二者是俄羅斯遠景規劃和具體落實的關係。
3區域視角下的俄羅斯“歐亞聯盟”及其重心東移
俄羅斯意識到,要想實現其“歐亞聯盟”戰略,必須走“內外兼修”的道路,將經濟發展的重心東移到了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縮小其亞洲與歐洲的經濟差距。
為此,2012年5月,俄政府成立“遠東發展部”,並由總統任命的遠東全權代表專門負責遠東經濟發展,這是“俄羅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舉動”。[7]除了政策傾斜,另外一個重視就體現在資金投入量上。
雖然,這兩年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並不樂觀,但對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的投資逐年增加,尤其是對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此外,俄羅斯借助遠東的能源、資源優勢,積極加大與中國、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期望以“資源換資金”拉動、帶動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發展。
為此,俄羅斯特意將2012年的apec峰會放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召開,由此擴大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2014年11月,普京在北京apec峰會上再次為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做廣告”,“我們正在制定計劃,出臺一些優惠政策,簡化行政手續,歡迎有實力的企業到遠東發展,遠東會給您一個更廣闊的平臺”。
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烏克蘭因為在“入歐盟”和“入聯盟”的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而陷入危機。“烏克蘭危機”的不斷升級促使俄羅斯不得不再次調整“歐亞聯盟”的發展思路,將重心轉向“東方”,轉向亞太地區。
(一)“烏克蘭危機”催化“歐亞聯盟”重心東移“烏克蘭危機”爆發的根源不在於俄羅斯“歐亞經濟一體化”政策在烏克蘭的推行,但它的確是一根導火線。蘇聯解體后,烏克蘭因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而成為北約、歐盟和俄羅斯在東歐地區的“角斗場”。
北約、歐盟拉攏烏克蘭是為了縮小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而這是俄羅斯最不愿意接受的結果。所以,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較量在烏克蘭國內自然演變成“親俄”和“親西”兩大派系的爭斗乃至混戰。
從2013年底開始的“反政府”游行示威到2014年3月“克里米亞獨立”,加入俄聯邦,再到目前東部頓涅茨克和拉甘斯克兩個州的“自治”與“獨立”運動。烏克蘭的危機正在不斷升級、擴大。
伴隨烏克蘭危機蔓延的是俄羅斯與美歐的較量。歐盟和北約從經濟、能源到金融,層層逼近俄羅斯,希望能在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下打垮俄羅斯,讓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屈服”、“讓步”。
面對歐盟等國家的高壓和制裁,俄羅斯一方面采用1996年和2005年“斷氣法”和貿易禁運等軟性政策反擊制裁,另一方面在將克里米亞收歸俄羅斯版圖之后,迅速改變戰術,暫時擱淺“歐亞經濟聯盟”在烏克蘭的延伸,將發展重心再次傾向東方,一方面借助“東方實力”與西方抗衡,另一方面則是緩解因歐美制裁而帶給俄羅斯的經濟壓力,緩解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地區的危機蔓延到俄羅斯
俄羅斯的“戰略東移”主要還是表現在發展與中亞、中東、東北亞、東南亞等亞太國家的關係上,全面恢復、重建與亞太“傳統友好國家”關係是其重要步驟。
限於篇幅和主題,筆者選擇“中亞五國”、蒙古國、中國為主要研究對象,闡述近年來俄羅斯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及其對“歐亞經濟聯盟”的影響以及與中國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在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加快與中亞國家的“歐亞經濟聯盟”構建步伐
按照既定路線圖和部署,在俄羅斯的主導下,制定了與“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相配套的國際條約,清除影響“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運行的障礙性因素,為2015年1月1日“歐亞經濟聯盟”全面啟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步就是在獨聯體國家內推動“歐亞經濟聯盟”,主要國家集中在中亞五國。
2013年12月24日,俄、白、哈三個“創始國”接收亞美尼亞加入“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2014年10月10日,亞美尼亞成為“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目前,“歐亞經濟聯盟”的成員國有四個,即三個“創始國”和一個亞美尼亞。
獨聯體成員內的“歐亞共同體國家”中的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雖然簽署加入協議,但到現在對加入“歐亞經濟聯盟”持保留態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談判工作尚在進行中,沒有明確結果。雖然這些國家沒有加入“歐亞經濟聯盟”,但的確幫助俄羅斯達到對抗西方的目的。
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成為“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意味著三國之間形成統一市場,俄羅斯在中亞的經濟主導權得到有效鞏固。例如,俄羅斯和工業企業與哈薩克斯坦和工業一體化就可以有效控制世界經濟的地區發展。
與此雷同的還有,國防、機器制造、有色金屬加工、化工、油氣加工等領域的“一體化”都將對地區經濟產生“振動波”效應。俄羅斯與中亞最大鄰國哈薩克斯坦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下的“一體化”關係,既保障了其“歐亞聯盟”東移步伐,又保障了南部的安全與穩定,對俄羅斯的國防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2. 加強與蒙古國的戰略伙伴關係
2009年8月,俄蒙簽署《戰略伙伴關係聯合聲明》后,兩國關係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2年普京上臺以后,更加重視與蒙古國的關係。俄羅斯發展與蒙古國的關係還是以蘇蒙經濟“遺產”為切入點,以經濟為平臺和路徑,以傳統文化為紐帶,深度經營與蒙古國的關係。
除了經貿合作,俄羅斯更重視與蒙古國在文化、教育等人文領域的合作。2013年5月12日,俄羅斯鐵路總公司的總裁в.и.雅庫寧(в.и.якунин)訪問蒙古國的目的就是討論蒙古國鐵路電氣化改造方案。
此外,這一年俄羅斯外交部長、文化部長、國家杜馬代表團相繼訪問蒙古國,就兩國在經貿、科技、文教衛、軍事等領域合作進行協商。2014年9月初普京對蒙古國“旋風式”的訪問具有突破性。
2014年9月4日,普京應邀訪問蒙古國,參加蒙俄“諾門罕”戰役勝利75周年活動,並簽署15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領域的合作協議。雖然這次兩國沒有簽署提升兩國關係的“政治性檔案”,但是15個合作協議的分量遠遠超過“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內涵。
其中《互免簽證協議》對兩國公民來往和區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兩國對彼此的高度信任。援引普京的話講,“我們在戰略伙伴關係框架下深入探討每一個關鍵問題,規劃未來發展,特別是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做好未來發展的‘路線圖’,引領兩國做好未來在各領域的合作工作”。
其中的“路線圖”自然包括俄羅斯從“歐亞經濟聯盟”到“歐亞聯盟”。俄羅斯在與蒙古國推進“歐亞經濟聯盟”的最大成果是,位於蒙俄邊境阿拉坦布拉格自由貿易區於2014年6月22日開始試運營。目前已有28家企業落戶該自貿區。該自貿區的運營可以使俄羅斯進口中國貨物減少1000多公里運輸里程,並帶動蒙古經濟發展。
對俄羅斯來說,無論是西伯利亞及遠東發展戰略,還是“歐亞經濟聯盟”構想,蒙古國是繞不開的合作伙伴。俄羅斯加強與蒙古國的關係更多的是從政治地緣和國家安全形度出發,而非完全出於經濟利益。俄羅斯看中的是蒙古國的政治地緣,即蒙古國的外交“立場”以及由此產生的“蝴蝶效應”。
3. 深化、鞏固與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近年來,中俄蒸蒸日上的雙邊關係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2012年,中俄兩國相繼完成高層領導的權力交替,新一屆領導對發展雙邊關係格外重視。
2013年普京批準的新版《俄羅斯對外政策構想》中,提到“俄羅斯將繼續加強與中國平等信任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積極發展所有領域的合作”。2013年4月,習近平將俄羅斯作為擔任國家主席以后的首訪國家,足以說明對中俄關係的重視。
2014年5月,兩國簽署《關於建立戰略協作伙伴新階段聯合聲明》,再次提升兩國關係。目前普遍看法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雙方高度信任、相互堅定支援、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兩國元首間建立起來的深厚友誼,對中俄關係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
特別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以后,中俄之間關係變得更加密切。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中俄兩國在安理會等框架內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撐、彼此依托。
隨著歐美對俄羅斯制裁,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力度的加大,俄羅斯向亞洲傾斜的力度就會加大,以“資源換資金”的亞洲外交路線還會持續,直到俄美、俄歐關係緩和為止。
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是俄羅斯實施“礦產資源換資金”的首選,2014年5月,在上海召開“亞信會議”期間,中俄簽署總額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應合同,成為能源合作的“開門紅”。
越南、伊朗、阿富汗等是俄羅斯以“軍事技術換資金”的首選國家。2014年11月12日,俄羅斯與伊朗簽訂高達500億美元的軍購計劃,以幫助俄羅斯產業轉型升級和增加更多高階就業機會。
中亞五國和蒙古國以及朝鮮是其靠“傳統紐帶”予以牽制的國家,確保這些國家在政治地緣上的“中立”立場。2014年9月,普京訪問蒙古國與蒙古國總統簽訂的15項涉及中俄傳統產業、工業的合作協議就是例證。
2014年11月17日,朝鮮派特使訪問俄羅斯,並提出無條件啟動“六方會談”,這與俄羅斯在中間的“調停、游說”以及對朝政策調整有關。俄羅斯將“歐亞聯盟”重心轉向亞太的一個舉措就是將經濟聯盟的對象投向上述亞洲國家。
(二)“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在中亞的“交匯”
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的核心區域是蘇聯解體后成立的“獨聯體”國家。因哈薩克斯坦是該聯盟的主要倡導國家,中亞五國成為優先發展方向。這與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在中亞地區“不期而遇”。盡管中俄在中亞的發展構想和目的不盡相同,俄羅斯還是有許多擔心和憂慮。
首先,國家安全利益方面的擔憂。俄羅斯一直擔心中亞地區的極端宗教勢力滲透俄羅斯,影響俄羅斯南部邊界的穩定,危害國家安全,“截斷毒品運輸路線和中亞地區恐怖分子與其同盟者聯系的渠道”,
“保護自己在中亞的傳統政治經濟地位和遏制地區外不友好勢力在那里的影響”。[17]中國雖不屬於“不友好勢力”,但多一股勢力進入中亞地區,也是俄羅斯不愿意接受的事實。
其次,俄羅斯擔心,中國與中亞五國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經濟一體化以后,削弱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經貿關係。俄羅斯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近10年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經貿往來日趨頻繁,貿易額不斷增加。
截至2013年,中國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是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雖然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貿易額也在增加,但幅度很小,與中國和中亞五國的增長速度有很大差距。
最近兩年,受世界能源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影響,俄羅斯經濟大幅滑坡,對中亞的貿易回落不少。相反,中國則處於蒸蒸日上的強勁勢頭。
最後,俄羅斯擔心中國與中亞五國的經濟一體化會影響到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在中亞的推行。俄羅斯主導的“歐亞聯盟”包括中亞五國里的四個國家。
按照“路線圖”計劃,2014年底前,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都應該加入這個“聯盟”中。
2015年1月1號“歐亞經濟聯盟”將正式啟動,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只有俄白哈三個“關稅同盟國”和亞美尼亞簽約加入,其余國家都還在談判中,沒有最後的結果。“歐亞經濟聯盟”未來走向有待觀望。
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帶一路”建設構想是一個以經濟利益為主導,打造“以點帶線連片”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的經濟外交構想,沒有更多的政治目的。
而俄羅斯啟動的“歐亞經濟聯盟”則是一個以推行經濟一體化為主要目標,最終要構建一個政治、經濟、軍事等一體化的“大聯盟”戰略。
盡管中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中充分考慮了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也“充分支援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但對俄羅斯而言,沒有中亞五國參與的“歐亞經濟聯盟”是一個“不健全”的經濟體。
同樣,沒有中亞五國的參與,俄羅斯的“歐亞聯盟”的戰略空間會大大縮小。而這是俄羅斯最不愿意看到,也是最不能接受的結果。這就需要中俄兩國在“上合組織”和“亞信會議”框架下,尋求“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在中亞地區的利益契合點。
目前,中國政府投入資金成立“絲路基金”,用以改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美歐制裁,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資金投入顯得“力所不能及”,中國資金大量進入中亞五國勢必影響俄羅斯與這些國家的關係。
筆者認為,中國應在與中亞國家的具體合作中顧及俄羅斯的傳統影響,盡量避免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產生利益競爭,巧妙利用俄羅斯與這些國家的“歷史遺產”,讓“絲路資金”成為盤活中亞經濟的“潤滑劑”。
(三)“歐亞經濟聯盟”對中蒙關係的影響
雖然俄羅斯與蒙古國的關係已經不再是蘇聯時期的“桎梏”關係,兩國是在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係。但對俄羅斯來說,在北約、歐盟東擴,美國重返亞太,中國又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以后,蒙古國的地緣現實對俄羅斯尤其重要,其“選邊站隊”直接影響到俄羅斯在亞太的戰略空間以及“歐亞經濟聯盟”戰略的實施。
第一,俄蒙有漫長的邊界線,兩國的跨境民族交叉分布。蒙古國的“風吹草動”不可能不影響到俄羅斯。蒙古國與以美國為首的“第三鄰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外交領域的雙邊、多邊合作與交流必然影響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羅斯必須防備“烏克蘭危機”在其東部上演。
第二,俄羅斯不愿意看到中國的勢力滲透蒙古國。所以,以蘇蒙經濟“遺產”為切入點,以經濟為平臺和路徑,以傳統文化為紐帶,深度經營與蒙古國的關係是俄羅斯未來一段時間的對蒙戰略,把蒙古國納入“歐亞聯盟”體系就是一個規則。
按照俄羅斯制定的路線圖,2014年底之前,先要將蒙古國接收到“歐亞經濟聯盟”體系中。雖然蒙古國與俄羅斯沒有簽訂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協定、協約,但是,2014年9月,從普京訪問蒙古國簽訂的一系列條約中不難看出,蒙古國正在一步步走近這個“聯盟”。
除了利用傳統“遺產”,強化與蒙古國在鐵路、礦產、能源開發等傳統基礎產業領域的合作外,俄羅斯放寬了與蒙古國在經貿、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條件和領域。其中,互免簽證意味著蒙古國公民可以自由出入俄羅斯,對俄蒙經濟往來便利化具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放寬蒙古國牛羊肉的“準入標準”對提高蒙古國牲畜產品出口率有重要現實意義,彌補了蒙古國因礦產能源出口銳減帶來的外匯減少。普京答應,正在設計進入中國的油氣管道通過蒙古,此舉也是俄羅斯“歐亞聯盟”戰略在蒙古國做出的一次重大“讓步”。
中蒙雖然在2014年8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時簽署了《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聯合聲明》和與此配套的26個合作協議。但比較俄蒙簽署的協議、協定內容,不難發現,俄羅斯與蒙古國簽署的合作協議更有針對性,幾乎是部門對部門,單位對單位的一對一合作,並指定專人負責。
俄蒙合作項目實施對中蒙兩國未來雙邊合作有多大程度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可預見的是,俄蒙合資的、主導蒙古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個基礎產業都在合作項目之中,尤其是鐵路建設項目。中國要想介入,不僅要與蒙古國一方協商、談判,俄羅斯也是不可忽視的“隱性力量”。
蒙古國的鐵路是與俄羅斯合資經營,各占50%股份。公司總經理也是俄羅斯和蒙古國輪流坐莊,兩年一換。蒙古國的鐵路設施,從枕軌到機車及其配件都是“俄制”。鐵路就可能成為俄羅斯深度經營蒙古國的一個“殺手锏”。
這一兩年,蒙古國積極與俄羅斯協商,改擴建蒙古國鐵路設施。這次普京訪蒙,答應為援助蒙古國改擴建鐵路提供2.5億美元,試圖通過輸出設備、技術和資金,借助鐵路合作擴大俄羅斯在蒙古國的影響力,排擠“第三種勢力”,其中最大的防范對象就是中國。但就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現狀來看,這一協議落實起來比較困難。
蒙古國非常重視國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11月2日,蒙古國總統接受國家電視臺采訪時說,“鐵路與卡車運輸不一樣,鐵路運輸可直接延伸到海港,能夠到達‘第三國家’,促進蒙古國的國際貿易。
提高鐵路運輸效率,與中國鐵路接軌是必要的”。中國資金能否順利進入蒙古國?俄羅斯是否同意接受這些資金,就看中國如何與俄、蒙兩國協商推進。
此外,2014年10月至11月間,蒙古國進行政府部門機構改選和人員調整。第一,議會通過對現任總理的彈劾案。新總理人選兩個,花落誰家暫沒有結果。第二,蒙古國國家部委由原來的16個縮減到13個,一些部委要進行拆分,新部委人選尚未確定。
蒙古國新政府與總統的“合力”大小決定蒙古國在內政外交上的話語權和區域合作主導權,同時也決定中俄蒙三國未來發展。可以確定的是,蒙古國新政府不會改變整體外交戰略。但在具體合作項目上會不會“翻烙餅”,有待進一步觀察
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里面包括蒙古國,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構想中也有蒙古國。中、俄兩國與蒙古國合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在中亞的問題大同小異,既有傳統的“紐帶”問題,也有現實發展中的問題。“中蒙俄經濟走廊”在其中發揮多大作用和影響力,隨著時間推移也會見分曉。
4“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建設與中國的應對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構想源於蒙古國總統提出的“中俄蒙對話機制”。
4“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建設與中國的應對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構想源於蒙古國總統提出的“中俄蒙對話機制”。
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非常重視蒙古國與中國、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在發展與俄羅斯“傳統”友好關係基礎上,平衡與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是這位連任總統的重要“支點”之一。
2014年8月22日,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時,蒙古國總統提出“中俄蒙對話機制”倡議。
此外,為了對接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戰略構想,2014年8月,蒙古國總統提出“草原之路”建設構想,意在恢復蒙古國歷史上曾經開通的商路。其中既有成吉思汗帝國連通“兩洋”的“草原之路”,也有明清時期經過蒙古草原地區進入歐洲的“茶葉之路”,以此恢復其在東北亞乃至歐亞大陸上曾經發揮的橋梁頻道作用。
2014年9月,“上合組織”杜尚別峰會上,面對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國際政治變化,中國領導人審時度勢,接受俄、蒙倡議,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針對中國與蒙古國、俄羅斯現實關係推出的一項新興區域合作模式。該構想對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以及區域安全和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戰略意義“中蒙俄經濟走廊”是“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21]它是中國“一帶一路”和俄羅斯“歐亞大鐵路”的一個重要頻道。盡管“中蒙俄經濟走廊”還處於構想、構建階段,但它對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乃至東北亞的區域合作的“互聯互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蘇聯解體,尤其是蒙古國提出“第三鄰國”戰略后,蒙古國的戰略地位日趨凸顯。世界大國和一些國際組織相繼進入該國。一方面蒙古國想借助第三種勢力牽制中、俄,另一方面各有所圖的“第三種勢力”也試圖借助蒙古國的地緣來平衡地區勢力,其中美國、歐盟和北約是比較突出的“第三種勢力”。
如果蒙古國成為“第三鄰國”的“盟友”,或者是“準盟友”,世界的格局就會發生可以預見的變化。如果蒙古國允許北約和美國的軍事力量進駐蒙古國,或者是“民主化思想”在蒙古國深度發展,必然會影響中亞和東北亞乃至亞太地區的地區利益平衡。所以,中俄加強與蒙古國的合作,能夠有效控制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地理格局。
政治上,中俄加強與蒙古國的溝通與合作,不僅鞏固了中俄雙邊關係,同時也可強化以中俄為主多邊合作機制。目前。中俄蒙互為戰略伙伴關係,中俄關係更高於中蒙、俄蒙雙邊關係。
而東北亞區域內除“六方會談”,尚沒有多邊對話模式,中俄蒙三國首腦會晤首先開啟了東北亞區域內新的多邊對話模式。
俄羅斯的“歐亞聯盟”、“歐亞經濟聯盟”和中國“一帶一路”加強了中俄與蒙古國、中亞國家的在各領域的合作,可以進一步強化兩國對地區內國家的影響力和對地區局勢的掌控能力,從而有效遏制美歐在中亞和東北亞的影響力。
經濟上,蒙古國一直希望借助“第三鄰國”擺脫對中俄的依賴,但就現狀來看,受地緣現實限制,“第三鄰國”在蒙古國的經濟滲透收效很小,中俄仍是蒙古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且對蒙古國的經濟介入程度很深。2014年8月底9月初,中俄兩國領導訪問蒙古國,給蒙古國提供的便利條件有力促進了蒙古國未來經濟復甦。
蒙古國的東部地區屬於東北亞,西部屬於中亞地區,而且與中亞國家之間保持著悠久的民族關係,民族情結深厚。蒙古國既想參與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動,也希望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跨區域合作,故此,蒙古國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草原之路”發展構想。中國把天津港(600717,股吧)和錦州港(600190,股吧)向蒙古國開放,為蒙古國加入“海上絲綢之路”,參與東北亞、東亞區域合作提供便利。
因此,“中蒙俄經濟走廊”可以說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北在陸地上的延伸、向南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的一種新型跨境合作構想,也可實現俄羅斯“歐亞聯盟”和中國“一帶一路”的“有效”對接。其中的利益重疊和交織可以通過三方建立有效協調機制,從大局和長遠利益出發,求同存異,形成命運和利益的共同體。
筆者認為,利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亞國家經濟發展需要搭乘中國“順風車”的良好機遇期,中國完全可以運用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等優勢,有效利用俄羅斯在中亞和蒙古國合作中的積極因素,在“親、誠、惠、容”外交理念指導下,借助準備啟動的“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二)揚長避短,破中國在與俄蒙區域合作“瓶頸”
從俄羅斯主導的包括“歐亞經濟聯盟”在內的“歐亞聯盟”,中國主導的包括“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構想在內的“一帶一路”的版面和路線圖可以看出,中亞五國和蒙古國是其中的利益重疊區域。而這幾個國家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錯綜復雜。這就需要厘清其中的脈絡,找到契合點,存同求異,既給小國以利益,又給中俄兩個大國的合作增添新內涵和動力。
發揮中亞五國、蒙古國與中俄傳統優勢,促進“一帶一路”
從世界政治與經濟的國際關係角度看,中俄與蒙古國和中亞五國之間的國家關係非常短,但從民族關係看,則更是源遠流長。可以說,中、俄與中亞五國、蒙古國之間是一種帶有很深民族、宗教關係烙印的國家關係。
中亞五國境內的佛教是通過蒙古民族為媒介傳承過去,蒙古國境內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是通過中亞民族為媒介接受這一宗教。
另外,中亞五國的主體民族與蒙古民族在歷史上都有過頻繁交往,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關係。而中國和俄羅斯境內又有大量與這些國家主體民族的跨境民族存在。中、俄與上述國家的國家關係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民族關係,相反,民族、宗教關係好壞也會影響到國家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進而影響到國家關係。
此外,中俄之間的大國關係也會觸動中亞五國、蒙古國與中俄之間的關係。相反,俄羅斯與中亞五國和蒙古國之間的國家關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與上述國家的國家關係。具體合作中如何處理這些“關係”是推進“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實際問題。
筆者認為,在五項基本原則基礎上,運用“親誠惠容”外交理念作指導,借助俄羅斯與中亞五國和蒙古國的既有的“傳統遺產”,發揮“傳統優勢”推進“一帶一路”構想實施。
俄羅斯與中亞五國是由蘇聯體制下的“一個母體分裂出來”的“兄弟”,與蒙古國則是由“兄弟分家”發展而來的“獨立體”,至今還有許多“藕斷絲連”“同脈相承”的合作關係。
雖然中亞五國和蒙古國都在借助自己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發展多支點、多元、多層次、全方位的外交關係,但是,具體到實際合作項目,俄羅斯又是繞不開的“隱性因素”。這些國家的基礎性支柱產業90%以上“托生”於蘇聯。
其核心部分仍由俄羅斯“把持、支配、主導”,這也是俄羅斯推行“歐亞經濟聯盟”“歐亞聯盟”的主要理由和依據。故此,在與蒙古國和中亞國家合作過程中,中國一定要考慮俄羅斯在上述地區的利益,趨利避害,求同存異。
俄羅斯經略中亞和蒙古國主要是為抗衡美歐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包圍”,有其政治、軍事意圖,對中國勢力進入上述地區也有一定的防范。
權衡利弊,俄羅斯決定與中國聯合,借助中國力量達到遏制美歐向中亞和蒙古國的“勢力滲透”的意圖。這對中國而言是一舉兩得之事,既維護了中國北部和西部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又拓展了中國的外圍空間,保障了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
油氣價格的“暴跌”以及“烏克蘭危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給俄羅斯的內政外交帶來不少壓力和阻力。中國在這個時候大規模投資“絲綢之路經濟帶”,勢必讓俄羅斯有“想法”。
俄羅斯在資金投入上的巨大缺口是影響其在中亞五國的投資和發展的最大瓶頸,但中亞五國與俄羅斯的“歷史遺產”在最近幾年里難以全部“剝離”清楚。故此,在具體項目合作中,尤其是“標志性工程”,中國應借助俄羅斯與上述國家的一些“傳統遺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樹立“共同市場、共同資源能源、共同投資和互利共贏”合作思路。
另外,中國要借助與中亞五國、蒙古國的民族歷史關係,在經貿合作的過程中更多融入民族文化因素,賦予“互聯互通”更多的文化含義。“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借助歷史上“我國與中亞、東南亞、西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頻道,提升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合作交流共同推進”。提升以人文交流、合作為軸心的文化外交在中國外交中的“軟實力”作用,應該是未來一兩年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外交重點。
2. 提升文化外交在政治和經濟外交的“柔性”作用
文化外交是一個國家總體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政治外交、經濟外交、軍事外交比較,文化外交顯示出來的是一種文化“潤物細無聲”的“柔性”魅力。
目前,中國與周邊大多數國家的政治關係良好,80%以上是帶有“戰略性”的關係。經貿合作關係也蒸蒸日上,中國是周邊70%以上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家和重要投資國家。
在政治“互通”,經濟“互聯”的背景下,文化的“互聯互通”尤顯重要。2014年11月4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促進我國同沿線國家教育、旅遊、學術、藝術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個新水平”。[27]
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實施過程中,文化交流,特別是民族文化交流應成為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政治、經濟交往的重要切入點,或者說“抓手”。
第一,民族文化交流是答疑釋惑的“良方”。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以及俄羅斯和蒙古國的民族關係史遠遠長於國家關係史。
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眾多“跨境(國)民族”。長期的“分居”使他們生活習慣、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一些變化,但對祖先傳統文化有很強的認同感。借助跨境民族的優勢,把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文化跨界、跨地區發展,互相取長補短,一方面有利於復興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容易培養相互的認同感,對化解在區域合作過程中因不理解而造成的矛盾、分歧以及不信任感起到答疑釋惑的作用。
第二,民族文化交流也是促進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重要保障。眾所周知,中亞地區和蒙古國地緣特殊,不僅是各種宗教、民族和打著各種旗號、口號“集團勢力”的聚會地,也是大國“角逐、博弈”的場所。美國、歐盟、北約俄羅斯、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國家都在向中亞、蒙古國施加影響,雖然目的不同,但無論哪一種勢力進入,都會直接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
加強中國與上述國家之間的民族文化交流,消除、縮小民族認同差異,增加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阻止“非傳統文化勢力”在民族內部的滲透和蔓延,有效打擊“極端民族主義”“宗教主義”等勢力入侵,是維護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重要保障。
第三,人文“互聯互通”是政治、經濟“互聯互通”的有效補充。北京apec峰會前,中國領導人邀請中國周邊7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兩個國際、地區組織負責人就“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係”召開東道主對話會。
第三,人文“互聯互通”是政治、經濟“互聯互通”的有效補充。北京apec峰會前,中國領導人邀請中國周邊7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兩個國際、地區組織負責人就“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係”召開東道主對話會。
會后發表的題為《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係對話會》的新聞聯合公報中指出,“21世紀亞洲互聯互通是‘三位一體’的聯通,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的硬體聯通,規章制度、標準、政策的軟件聯通,以及增進民間友好互信和文化交流的人文流通,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同五大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是互聯互通的基礎和優先”。[28]
無論是政治溝通、經濟往來、還是基礎設施建設,其承載者、承擔者都是“人”這個主體。人的交往也是文化的交往和交流。
所以,中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實施同時,針對中國與上述國家存在跨境民族的現實,以民族文化交流為主導,發揮民族文化認同的“軟勢力”效益,在彼此“認同”的基礎上有效推進國家元首的“頂層設計”和發展理念,在與國外利益重疊的境況下,贏得民心,占得先機和優勢。
中俄在中亞和蒙古國的區域合作中的“不期而遇”是必然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盡管中國的“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構想都是倡導構建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跨境區域合作模式,不主張大國主導。
但是,隨著“互聯互通”工程在上述國家的具體實施,中國“因素”大量進入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影響“歐亞經濟聯盟”的推行,俄羅斯會做何種反應,會對中俄關係產生多大影響還有待觀察,需要作進一步評估。
2014年即將過去,按照既定路線和規劃圖,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將在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
但是,截至目前,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都仍處在“談判”中,沒有最後敲定是否加入。中俄在中亞的“博弈”可能已經悄然開始。“中蒙俄經濟走廊”構想在蒙古國和俄羅斯的反應必然會在2015年有所體現。
中俄兩國與中亞五國和蒙古國的錯綜復雜的歷史淵源關係就像一個“隱身衣”,看不見但能感覺得到,因此,筆者認為,只能通過文化的“軟性”手段進行“剝離”,讓上述國家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受惠於中國經濟。這也是中國“走出去”,與周邊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係的根基。


來源:和訊網
文章來源: 《2015年戰略評估報告》
作者 :范麗君系內蒙古社會科學院俄羅斯與蒙古研究所研究員
http://news.cnyes.com/20160125/20160125083430975842310.s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