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Heritage---烏茲別克(4項)



2001年---撒馬爾罕—文化交匯之地Samarqand Crossroads of Cultures(文化遺產)
==撒馬爾罕(烏茲別克語:Samarqand Самарқанд; 波斯語:سمرقند‎; 俄語:Самарканд from 粟特語: "Stone Fort" or "Rock Town"; 蒙古語:Самарканд from "Nut Rock" or "Hard Rock")是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也是伊斯蘭學術中心,現在是烏茲別克的舊都兼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州的首府,有人口40萬,現任總統伊斯拉木·卡里莫夫生於此城。Samar意為「肥沃」,qand意為「土地」,撒馬爾罕意為「肥沃的土地」;耶律楚材說:「尋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饒故名之。[1]」漢名為河中。十四世紀時為帖木兒帝國國都,這裡也是帖木兒陵墓的遺址Gur-e Amir所在地。Bibi-Khanym Mosque清真寺也是著名地標之一,Registan則是市區古老的中心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帝国、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撒马尔罕(乌兹别克语:Samarqand或Самарқанд) Самар意为“肥沃”,қанд意为“土地”,撒马尔罕意为“肥沃的土地”。耶律楚材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
==2000年,撒马尔罕古城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城市根据建成年代的不同,显著的分为“Afrasiab遗址区”、“帖木儿时期建成区”、“沙俄-苏联时期建成区”等不同的区域,城市中保存了大量帖木儿时期的宗教、文化建筑和格局较为完好的低层传统住宅区。帖木儿帝国时期的撒马尔罕城(也即撒马尔罕旧城,参见辞条:撒马尔罕文化中心)位于其前身——Afrasiab古城遗址西南,帖木儿(Amur Timur)于1371-1372年间在城市西侧建造了Khala城堡,行使内城的职能,同时恢复了11-12世纪花剌子模时期的老城墙,这一区域被称为Khisar。14世纪的撒马尔罕共有6个城门,6条主街,以一组宗教建筑组成的列吉斯坦广场建筑群为城市中心,北门附近形成了巨大的集市(Bazaar),其余区域为匀质的低层传统居住区。这一基本格局较为完整地保持至今,其城市尺度、肌理均与之后建成的区域形成了显著的差别。
=="列基斯坦"神学院-----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建于公元15-17世纪。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建于1417-1420年;正面为季里雅-卡利(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建于1646-1660年;右侧为希尔-多尔(意为藏狮的)神学院,建于1619-1636年。这三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兀鲁伯神学院的正门和彩色的穹顶是用各种色彩的陶瓷装饰的,后遭地震破坏,又重新修建了高13米、直径13米的新穹顶,建筑材料采用特殊金属结构。这些神学院是中世纪培养穆斯林神职人员的学府。其中兀鲁伯神学院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这里是他统治期间世俗科学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
==古尔-艾米尔陵墓-----位于撒马尔罕市区内,是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建于15世纪。陵墓造型壮观,色彩鲜艳,有球锥形大圆顶,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之孙穆罕默德·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陵墓的灵堂中放有9个象征性的石棺椁,真正盛放遗体的棺椁深深埋在地下。陵墓中分别安葬着帖木儿、帖木儿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其中一个是兀鲁伯)、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兀鲁伯的宗教老师以及一个未查明姓氏者。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之孙兀鲁伯为帖木儿建的墨绿色玉石棺。帖木儿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儿的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进攻苏联。不过,那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儿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的传说,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儿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
==兀鲁伯天文台-----兀鲁伯天文台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古迹之一,坐落在撒马尔罕的东北郊。它由帖木儿帝国的创建人帖木儿之孙、乌著名天文学家、学者、诗人和哲学家、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兀鲁伯于1428-1429年建造,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台之一。 兀鲁伯天文台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有独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兀鲁伯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今天,兀鲁伯天文台只留下一座巨大的、由大理石制成的六分仪。六分仪安装在离地面11米深、2米宽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坑道上面是兀鲁伯天文台博物馆。当年兀鲁伯天文台编制的《新天文表》,概述了当时的天文学基础理论和1018颗星辰的方位,这是继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巴尔赫之后,测定星辰位置的最准确的记录。
=="沙赫静达"陵墓-----沙赫静达陵墓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坟墓。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2000年---沙赫里薩布茲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hakhrisabz(文化遺產)
==沙赫里薩布茲是烏茲別克的城鎮,舊稱竭石,由卡什卡達里亞州負責管轄,位於該國南部,距離撒馬爾罕80公里,始建於2,700年前左右,海拔高度622米,1991年人口約53,000
==沙赫里萨布兹,旧称渴石、竭石、乞史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由卡什卡塔尔里亚州负责管辖,海拔高度622米,人口约53,000(1991)。沙赫里萨布兹被认为是公元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期途径之地之一。中世纪时,为西域史国后来的国都。1336年,帖木儿诞生于此地,并随后缔造了横贯中亚的帖木尔帝国。帖木尔将沙赫里萨布兹作为他夏日的居住地,并设为帖木尔帝国的陪都,建设新的宫殿。2000年,沙赫里萨布兹历史中心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沙赫里萨布兹(乌兹别克语Шаҳрисабз, 英语Shakhrisabz),旧称渴石、竭石、乞史(Kesh)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由卡什卡塔尔里亚州负责管辖,距离撒马尔罕80公里,海拔高度622米,人口约53,000(1991)。沙赫里萨布兹曾是中世纪西域古国史国(Kess)在国力强大之后的国都,史国早先的国都,不在竭石,而是在独莫水(Kaska rud)南十里。沙赫里萨布兹后来是是帖木尔帝国缔造者帖木尔的诞生地,帖木尔将沙赫里萨布兹作为他夏日的居住地,并设为帖木尔帝国的陪都,建设新的宫殿。2000年,沙赫里萨布兹历史中心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3年---布哈拉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Bukhara(文化遺產)
==布哈拉(烏茲別克語:Buxoro)是位於烏茲別克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該國第五大城市和布哈拉州的首府,人口237,900(1999年)。 布哈拉在唐代稱為捕喝、安國,王姓昭武,為昭武九姓之一。布哈拉在梵文是指修道院與學術中
==布哈拉历史中心在布哈拉城,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哈拉城内有各个王朝修建的宫殿、清真寺等,被称为“博物馆城”。 布哈拉城建立于公元前1世纪,位于泽拉夫尚河的低洼灌溉河谷地区,面临沙赫库德运河,座落在一块绿洲上,丝绸之路途径此处,古迹距离贯穿黑海地区的铁路线15公里,距撒马尔罕250公里。历史上布哈拉城是宗教和贸易中心,现为布哈拉州首府,布哈拉历史中心,距首都塔什干西南约450公里。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哈拉历史中心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哈拉城内有各个王朝修建的宫殿、清真寺等,被称为“博物馆城”。 布哈拉城建立于公元前1世纪,位于泽拉夫尚河的低洼灌溉河谷地区,面临沙赫库德运河,坐落在一块绿洲上。丝绸之路途径此处,古迹距离贯穿黑海地区的铁路线15公里,距撒马尔罕250公里。历史上布哈拉城是宗教和贸易中心,现为乌兹别克布哈拉州首府。 位于丝绸之路的布哈拉已有两万多年的历史。它是中亚城市中绝大多数建筑物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的范例。其有名的纪念物有伊斯梅尔·萨马尼的著名墓碑,公元10世纪穆斯林的建筑杰作以及17世纪的一批建筑


1990年---伊錢卡拉ltchan Kala(文化遺產)
==伊钱卡拉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要地,公元前6世纪阿契美尼波斯王朝、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朝和公元前2世纪贵霜王朝的统治,使阿姆河下游的文化融合了希腊文化和佛教文化。71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这里,又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和马其顿文化的交融,不久,这里就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一大中心。1512年,乌兹别克人占领该地,并建立了两个著名的汗国,花喇子模汗国和布哈拉汗国,而希瓦是这片领土的首府,1643年,成为希瓦汗国首都。19世纪,在孔古拉斯的统治下,希瓦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正是这一段时期,建造了一批雄伟的伊斯兰纪念建筑。
==伊钱卡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界,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上。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钱卡拉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希瓦城采用双重城墙建筑形式,分外城内城两部分,伊钱卡拉是内城,城墙南北长约650米,东西宽约400米,墙高10米,四面都有城门,随处可见装饰着马赛克、大理石的重要建筑遗迹,尤马清真寺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0世纪创建的尤马清真寺曾经过多次改建,到了公元18世纪才改建为现状。它是为抵御中亚地区恶劣的天气设计的,由213根圆柱环绕中院,圆柱上雕有花卉、星座、几何图案组成的雕饰,上面搭建的木质天篷可以隔绝卡库拉沙漠的酷热。寺内原设计建造一座109米高的高塔,但由于统治者死去而停工,现高度为28米,塔身由蓝绿彩釉砖装饰。
==希瓦城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是1835年建造的尼亚滋·沙里卡清真寺、阿拉·巴尔坎·伊山清真寺等著名清真寺。城中保存的许多神学院曾培养出许多学者,其中库图卜·拉德·伊奈克神学院是少有的几座富有花喇子模风格的建筑,也是销声匿迹的花喇子模文明的见证。城中还有一座美丽的古堡,堡中是希瓦汗国的皇宫,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犹如一座奇特的碉堡。城市东西主轴线两端分别有一座宫殿,它们是由阿拉库里可汗修建的,宫殿、清真寺、神学院、商栈等建筑组成了一幅反映花喇子模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古迹图卷。


-----2001年撒馬爾罕—文化交匯之地Samarqand Crossroads of Cultures(文化遺產)-----


-----2000年沙赫里薩布茲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Shakhrisabz(文化遺產)-----


-----1993年布哈拉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Bukhara(文化遺產)-----


-----1990年伊錢卡拉ltchan Kala(文化遺產)-----



--------------01------------------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