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CO2封存
2050年---行政院:二氧化碳排放量再降到2000年排放量的一半
---國科會著手進行二氧化碳封存研究,預計台灣每年要封存9000萬噸二氧化碳,才能達到行政院宣示的減量標準。
---台中火力發電廠、麥寮台塑六輕及興達火力發電廠,是台灣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三大場域,每年分別排放4000萬噸、3000萬噸及1500萬噸左右。未來封存二氧化碳的地點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認為,將以鄰近這三大場域的濱海地區為優先考量。陳正宏表示,二氧化碳減量的方法很多,將二氧化碳直接封存在地底下的岩層裡,是較好的選擇之一,這項封存技術已趨近成熟,台灣地質條件也很適合。
2021~2030年---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将花费6460亿美元,用于建设类似碳封存项目 ---2020年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将花费560亿美元,用于建设100个类似碳封存项目 2025年---荷兰每年需储存3000万吨二氧化碳,而全国的封存容量可达10亿吨。 2025年---台灣環保署目標將排碳量減低到2億1千5百萬噸 ---二氧化碳封存,初步擬定在西半部地區,地區從桃園沿彰濱到台南、高雄一帶,貯存量預估可達953億噸
2025年---行政院: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回到2000年水準,
---許樹坤 :目前台灣每年約排放2億噸二氧化碳,如果要在2025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復到2000年水準,每年須將6000萬噸的二氧化碳封存起來。但我們的啟動時程已晚,可能要擴大到每年封存9000萬噸才行。
---陳正宏 :台灣的地質條件不錯,1000至3000公尺深的地底下,有很多適合封存二氧化碳的砂岩及頁岩,這些岩層從西岸陸地往台灣海峽傾斜,即使數百年後被封存的二氧化碳逸散出來,也會被海水捕捉形成碳酸鈣等物質被海中生物吸收,對人類及環境影響較小。
---許樹坤表示,將二氧化碳加壓到近100大氣壓,溫度提升到接近攝氏300度左右即可液化,再以幫浦打入地下深井。以每口井約可封存100至200萬噸二氧化碳推估,未來每年需新增近百口深井。
2020年---台灣訂出「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要減少2億1千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期望在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微到2005年的標準
2020年---欧盟要求以煤为燃料的新建电厂都应具备碳捕捉技术。 2017年---台電進行先導試驗,而灌注量是1萬公噸 ---台電已完成第一階段的封存場址地質鑽探,包括在雲林台西和彰化一帶。 ---台電和中油計劃將二氧化碳封存埋地底,預計封存在彰濱工業區和苗栗永和山 2015年---江蘇泰興中科金龍化工形成10萬噸二氧化碳塑料產能。
---2007年江蘇泰興中科金龍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開始使用二氧化碳生產可降解的泡沫塑料和低碳化學新材料
2012年---台灣排放量就達2億6千萬噸 2012.7.10---工研院.台泥合作 =全台首座碳捕獲廠 ---工研院利用石灰石高溫鍛燒後所產生的氧化鈣,還原吸收二氧化碳,根據工研院的設計,這樣的二氧化碳捕獲技術,除了可以降低水泥廠成本之外,將近90%的二氧化碳捕獲後,還能再封存成為其他產業需求原料,例如養殖藻類的生物科技,再創附加價值 2011年---荷兰在距鹿特丹巴伦德雷特的地底下直接封存二氧化碳。由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实施的这一项目,将1000万吨二氧化碳泵入位于该镇地下两公里处的两个废弃天然气田
2011.6.14---凱美特氣(002549)=中國第一個以銷售二氧化碳為主的上市公司
---在中國最富裕的4個地區珠三角(凱美特惠州工廠)、長三角(凱美特安慶工廠)、中原腹地(凱美特岳陽工廠)、京津唐環渤海(凱美特北京工廠)建有工廠,就是遵循上述建廠原則
---2010年以1.2億元的銷售額,實現4206萬元凈利潤
---中海殼牌生產乙烯同時伴生出純度高達99%二氧化碳,以每噸70元價格向惠州凱美特氣收取費用。
惠州凱美特氣生產食品級二氧化碳,70元的原料經過一番加工,能以每噸600元價格賣出。
---原料氣要經過壓縮、凈化、液化提純以及儲存四個工序,才能成為可食用級,壓縮是為了減小空氣體積,同時處理掉塵土、水汽等雜質,凈化可以去除原料氣含有的硫、醇、烴及固體等雜質,液化提純是將高壓原料氣經過換熱后,進行冷卻液化,進入提純塔精餾提純,最後氣體通過減壓提純系統提高產品純度與降低壓力進入儲存工序
---凱美特氣總部生產每噸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88度電,惠州凱美特氣需要消耗201度,
---投資開辦一家小的工廠需2000~3000萬元,年產10萬噸規模需投資5000萬元即可
---二氧化碳年需求總量約為150萬噸~200萬噸,以400元/噸計算,這個行業整體產值不超過10億元
---二氧化碳應用在飲料、冶金、食品、煙草、石油、農業、化工、電子等領域,其中碳酸型飲料、啤酒占消費量的51%,保護焊占20%,冷藏保鮮占15%
2010.2.10---吉林石化研究院开发的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天然气-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技术
---国际上通常采用CCS(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储存技术)和CCU(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技术)来回收二氧化碳
---全球回收二氧化碳约有40%用于生产化学品,35%用于油田3次采油,10%用于制冷,5%用于碳酸饮料,其它应用占10%。
---一般情况下每吨二氧化碳的回收成本约为20~40美元
2010.1.5---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研究「甲烷生成菌」將封存於海底煤田的二氧化碳(CO2)轉換成甲烷天然氣
2009.12.19---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回收制作“可乐”
---燕山石化的炼厂废气回收再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制氢尾气回收、提纯二氧化碳分离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其设计能力达到20万吨/年。它采用变压吸附分离提纯氢气及压缩分离技术,分离、提纯尾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液体的二氧化碳,主要供饮料公司生产汽水和可乐。
---2002年,这家公司就建成了一套压缩净化装置,成功将乙二醇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制成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同时成功将丁辛醇装置和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尾气中二氧化碳回收,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今年,燕山石化在醋酸乙烯装置建设同时,增上了装置尾气中二氧化碳回收处理工艺。
---王永健说,上述项目加起来,每年燕山石化可减少碳排放28万吨,按照一棵树整个生命周期吸收一吨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每年种植了28万棵树
2008.7.15---長春回收CO2 生產醋酸
---位在六輕廠區內的長春關係企業,計劃進行10個工廠的擴建新建工程,將採用回收高濃度二氧化碳(Co2)作為醋酸原料,可望成為國內第一家回收二氧化碳開發綠色製程的業者。
200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家奧馬爾-揚基和佐治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師克里斯-瓊斯分別宣稱,他們已研制出“沸石咪唑酯骨架結構材料”和新型胺兩種新材料,實現了對二氧化碳的回收和消除。
2008年---台灣CO2總排放量290699千公噸(不包括二氧化碳移除量)
2007年---IEA :台灣地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2.08噸 ,居全世界第18位 ,台灣CO2總排放量2.7億公噸
2006年---IEA :台灣地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3.19公噸,居全世界第22位
---每公升汽油,排放2.24公斤的CO2,
---每公升柴油,排放2.7公斤的CO2;
---世界CO2排放量每人平均排放3.9公噸
1986年---位於西非的喀麥隆尼歐斯湖(Lake Nyos),突然噴發湖底原有的二氧化碳,造成方圓25公里內有1700人和3500頭牲畜窒息死亡 1977年---开始研究以捕获碳并安全存储的方式来取代直接向大气中排放CO2的技术 ---碳收集及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又譯為碳封存,是指將大型發電廠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並用各種辦法儲存以避免其進入大氣層的技術。這種技術是減慢全球變暖的一種方法。而商業上使用的二氧化碳收集方法已經沿用一段時間,手法已發展得頗為成熟。這一個技術流程,涉及捕集和分離二氧化碳、運輸至儲存地點並且長期與空氣隔離。然而,長期儲存二氧化碳的概念現時只是尚在構思階段,至現時未有發電廠運作整套碳收集及儲存的設施。 擁有整套碳收集及儲存的設施的發電廠,比未有這種設施的發電廠減少八至九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會耗用兩至九成額外能源。 儘管這對於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意義重大,然而對於這一技術目前仍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確保二氧化碳的永久安全埋存;確保二氧化碳不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生物多樣性;採取國際協商一致的程序以獨立核查監測二氧化碳的相關活動;降低碳捕集埋存的成本,以大規模實施這一技術等。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需要進行相應的工業實踐及理論研究。 至於儲存二氧化碳的方法,計有藏在地下岩層或深海之內,又或者變成碳酸礦物。由於藏在深海之內會使海洋酸化,而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危害。因此藏在地下岩層,被認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而現有的地點估計可以至少儲2000兆噸的二氧化碳,足夠應付全球60多年的排放量 ---地质封存===>陆地生态系统对CO2的吸收是一种自然碳封存过程。陆地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它们能够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吸收CO2,从而节省了将其分离、提纯等技术的花费。因此以森林再造、限制森林砍伐等方式来实现的碳封存被认为是最具经济效益的方式。而保护和优化陆地生态系统则有利于碳封存的维持和扩增。 ---海洋封存===>针对定点源的人类排放,如油井、化学工厂、火力发电厂等,碳封存技术的开发着重点是捕获和分离CO2,然后将其注入到海洋或是深地质结构层中。由于某种需要,工业生产中也伴随有一些碳封存过程。例如在石油开采时,CO2常会跟天然气一起由地底下喷射出来,通常CO2在从油井冲出来后便释放到空气中。但是,在同时开采石油及天然气的过程中,CO2常会被重新注入到油井内,以便能保持所需压力而抽取更多的石油,而这项所用的花费可以由所增加的石油产量来补偿。在美国,每年能因此封存3200万吨CO2。而位于距挪威海岸240 km的北海中部的Sleipner海上钻井平台从1996年起就将油井生产中的CO2收集并注入到1000m以下的富含盐水的砂岩层。该海上钻井平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从1996年以来挪威对工业排放CO2征收50美元/ 吨的排放税,而将CO2注回到岩石层中与之相比则要便宜得多。在存储方面,则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如向尚未开采的煤层中注入CO2,从而回收甲烷;将CO2制成干冰,投掷到海洋中;利用固定的管道或是轮船拖曳管道将CO2泵入深海等。 通过对海洋的增肥也是利用生态系统来达到碳封存目标的方法。改方法思路是,向海洋投放微量营养素(如铁)和常量营养素(如氮和磷),由此加速海"生物泵"过程,增加海洋对大气CO2的吸收和存储。这主要是通过增长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其产量,然后借助生物链扩增CO2向有机碳的转化,再通过有机碳的重力沉降、矿化等机理来实现碳封存。大范围的海洋增肥能够增加渔业产量,从而带来商机,这也引起了一些商业团体的关注。 ---碳酸盐矿石固存===>利用化学和生物技术对CO2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例如,利用CO2来生产碳酸镁或是CO2包合物(CO2 clathrate)的前景很被看好。若是将1990年全球排放的CO2制作成碳酸镁,它可包含于空间尺度为10km×10km×150m的固态物中,这样是有利于储存或是再利用的。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CO2包合物。而在生物技术上,主要是利用非光合作用微生物过程将CO2转化成有用的原料,如甲烷和醋酸盐。这一技术像陆地生态系统的情况一样,不需要提纯CO2,从而可节省分离、捕获、压缩CO2气体的成本。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